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电话,黄河水利职业学院招生办电话

 2024-03-14  阅读 177  评论 0

摘要:今天易考网小编带来关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研究生、公务员、外语考试等报名考试教育信息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到大家.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系的专业介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附号
今天易考网小编带来关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研究生、公务员、外语考试等报名考试教育信息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助到大家.
  •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 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系的专业介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和联系方式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为0371-23658000、0371-22225678,该校联系地址为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1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编为475004。

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封,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29年3月,先后历经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3月,改制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学校由水利部划归河南省实行省部共建。

学校在水利、测绘、机电等行业享有盛誉。所培养的近20万名毕业生始终活跃在祖国的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被誉为黄河流域“黄埔军校”。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赞誉学校为“黄河技干摇篮”。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到我校视察时,对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到校调研职业教育时说,“希望你们继续当好标兵,创出经验,带动全省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原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曾在视察学校时说:peiXunjia.CoM“没有黄河水院,就没有黄河50多年的岁岁安澜。”

学校现有教职工908人,其中专任教师727人,教授、副教授203人,博士、硕士473人,“双师型”教师28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5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语教学部)、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部、体育部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测量、土木、路桥、机电等66个专业及方向。在校全日制专科生19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示范名牌专业17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是河南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最多的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面积5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图书馆藏书115万册。校企合作建设200个校内实训室、610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河水院人秉承“守诚、求新、创业、修能”的校训,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正满怀信心、意气风发迈向新的未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系的专业介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示范专业和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重点专业,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专业下设一个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GPS测量定位技术》、《工程测量》2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工程变形测量》、《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4门。本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面向新世纪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示范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制定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测绘类指导性专业规范《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规范》;2008年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杨凌杯”测量技能大赛团体第三名,个人二等奖;2010年全国首届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拓普康杯”测量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和3个单项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郭海俊同学获国家测绘局测量技师资格,高林、刘波、陶洪业3位同学获国家测绘局高级工程测量员资格;2010年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南粤杯”测量技能大赛,获水准测量单项特等奖。现有专*教师4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20人。拥有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5个综合性实训室,拥有性能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GPS接收机50余套,尼康、索佳等多品牌全站仪120余套,计算机200余台,总资产价值1400万元,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经验。 二、培养目标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诚信、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高尚思想品德,掌握必需够用的测绘成图、施工测量和变形监测等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测量、测绘监理”等生产和测绘项目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诚信、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高尚品德养德;掌握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数字地籍图测绘、土地管理、工程测量应用能力,从事房产地籍测绘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置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在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制图、大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地形测量、数字测图、控制测量、规划测量、GPS定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工程监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英语、测绘法规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 在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制图、大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与房产管理、土地经济学、地形测量、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GPS定位测量等。 四、培养特色 本专业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增设专业素质培养课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基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两大就业面向,即测绘企业和施工企业,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两大方面专业技能,实施“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与与实际生产任务相结合,创建了“实习·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寓教学于生产,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五、就业深造 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工作。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升入本科院校进一步学习。 本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5000余人,近五年本专业毕业学生1982人,平均就业率为97.41%,专升本录取率95%。毕业生到企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河报等媒体均有相关报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在90%以上,毕业生在企业行业中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 一、专业技术概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该技术运用广泛,例如我国嫦娥工程中月球三维地图的绘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维地形图的绘制等。 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群。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遵纪守法”的高尚思想品德,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具备摄影测量影像获取、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影像解译和分析的能力,掌握数字地形图测绘、计算机地图制图、航空摄影像片控制与调绘和从航空摄影及卫星遥感影像中恢复重建三维空间信息和识别影像上目标属性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为测绘类新技术密集专业,是测绘技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三、主要课程: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遥感技术应用、GPS测量定位技术、地形测量、计算机制图(CAD)、Microstation、数字测图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工程测量、GIS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3人。其中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测绘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2人,测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4人。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测绘与城市勘察设计部门,从事国土资源利用调查、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支持等工作;铁路、公路、电力勘测设计部门,从事线路工程勘测、获取基础数字空间信息和生产数字基础图件等工作;水利、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部门,从事环境遥感监测、数据提取与分析等工作。 六、实训条件: 本专业实训室是在首批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期间,由中央财政资金和河南省教育配套资金支持建设的。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集空间卫星遥感、地面自动化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与地球科学完美结合于一体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我院于2002年设置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是第一所开设本专业的高职院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房产、测绘、交通等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库、电子地图、导航地图*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本专业学生所具有的技能特点与专长是能熟练掌握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绘仪器和软件的使用,能熟练进行水利水电、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具有地图制图中级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擅长数字城镇建库和各种地图编制等工作。 二、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GIS)、GPS定位测量、地形测量、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CAD)、电子地图*、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RS)制图、地籍测量、MapInfo软件应用、ArcGIS软件应用、GIS数据库、GIS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像处理等。 三、专业教学团队介绍 本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良好,年龄、专业、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并重,专兼结合,能适宜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本专业教学团队关注国内外GIS 学术和技术前沿,从基础性、前沿性、能力性出发,把学生的就业与发展看成是最大的事情。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 四、教学条件 本专业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练、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场所。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全站仪、GPS—RTK接收机、移动 GIS 数据采集系统、手持激光测距仪、彩色工程扫描仪、图形工作站、计算机、绘图机、GIS软件(MapGIS、ArcGIS、MapInfo)。 五、毕业生就业 本专业已培养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2005届100%、2006届98.11%、2007届100%、2008届97.86%、2009届98.32%、2010届100%。毕业的学生中,已有多名学生成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如:2005届毕业生井小伟现为恒华集团上海恒桦可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2006届毕业生陈新刚现为北京天一佳信科技有限公司GIS项目部部门经理,2009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2008届毕业生吴涛现为北京天拓天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技术支持,2009年被公司评为优秀技术员。 六、专业前景 我国正处于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极大的市场需求。纵观国际国内现状,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近年来,国外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增长率超过25%,且这一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较长时间。2009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市值达到750亿元,2010年突破1000亿元。当前在地理信息产业爆炸性成长的背景下,互联网地图、消费电子导航、数字城市、行业应用等领域出现强劲的市场需求,地理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未来几年用人单位的总体招聘量还将持续扩大,地理信息产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以上就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号码联系方式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招生信息网。

1KAO.NET易考网一考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建筑工程,一建,二建,考研,公务员,IT认证,医药,外语,外贸,学历考试,医卫,自考,成考等报考条件,成绩查询,考试信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原文链接:http://www.1kao.net/512375.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50844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易考网(www.1kao.net)一考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建筑工程,一建,二建,考研,公务员,IT认证,医药,外语,外贸,学历考试,医卫,自考,成考等报考条件,成绩查询,考试信息。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上海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易考网 Inc. 【测试站】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www.1kao.net